社會各界關注的東航江蘇公司9名機長跳槽案最近有了結果,本報曾報道其中一位有調解意向的機長佟曉波近日也接到了南京市江寧法院的一審判決書,法院判決其賠償139萬元。其余8名機長陸續收到了一審判決書。昨天(7日),本報記者請佟曉波的代理律師評析該案的宣判意義。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9名機長提前一個月提出辭職符合《勞動法》規定,故于東航江蘇公司收到辭職報告一個月后,雙方已經解除勞動關系。因此,法院判決自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東航江蘇公司為跳槽飛行員辦理完畢勞動檔案關系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此外,跳槽飛行員給付東航江蘇公司賠償107萬至186萬元不等。
機長佟曉波代理律師江蘇鐘山明鏡律師事務所崔武覺得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是來之不易的。
記者:為什么說來之不易呢?
崔武:因為這個判決實際上是向國家民航總局一些限制飛行員合理流動的紅頭文件說“不”。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民航總局發布的部門規章不能跟全國人大通過的《勞動法》相矛盾。最后,法院采納了律師意見。判決書中說,勞動者的自由擇業的權利受法律保護,飛行員提出辭職,在勞資雙方沒有特殊約定的情況下,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其次,關于技術檔案是否一同轉移的問題。飛行員的飛行記錄本和航空人員的健康記錄本記載了飛行員的飛行技術參數和健康參數等重要信息,沒有這些技術資料,飛行員不得駕機飛行。去年江寧法院判決東航兩機長跳槽時,只判決轉移飛行員的勞動人事檔案,沒有判決轉移技術檔案,所以兩機長還是難以上青天。最后通過鬧絕食,辦理調動手續,才得以轉移技術檔案到新公司上班。這次,代理律師要求轉移技術檔案的主張得到了法院支持。解決了飛行員合理流動的后顧之憂。
另外,關于賠償數額的計算問題。2005年6月8日中國民航總局人事處下發了《通知》,“對2005年3月1日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申請的,原則按照100萬元作為對原航空公司的補償。3月1日以后辭職的,以70萬元為基數,按工作年限每年遞增20%,遞增不超過10年,故最高賠償數額為210萬元。45歲以后,從210萬元開始,每年遞減20%計算賠償費用,但最低不少于70萬元” 。該算法明顯不合理。律師的據理力爭終于得到了法官和審判委員會的支持。
記者:現在一些部門的規章為什么成了勞動者維權的“攔路虎”呢?
崔武:主要是有些行政部門在發文件的時候過多照顧了用人單位的利益,沒有更多地考慮勞動者的呼聲。一些行政單位立法的隨意性很大,沒有一套公開立法,開門立法,民主立法的程序。發個紅頭文件就是法。導致勞動者維權艱難。還好,這次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法院主審本案的法官史俊杰先生是一位很開明的法官,他的耳朵能夠聽得見咱們律師的正義吶喊。這個案件的判決照顧了勞資雙方的利益,對規范飛行員的跳槽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和標本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