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記者王巍)近日,在主題大討論中,寧波四中提出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層次”的辦學理念。從人的發展、人的幸福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從人本關懷出發對待學生,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寧波四中辦成讓學生和家長都滿意的學校。
解放思想,教育創新
在主題大討論中,寧波四中注重建設建設一流的、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教師隊伍。寧波四中現有省特級教師2名,校長為寧波市首批名校長、省優秀教師,擁有杰出的管理才能和獨特的親和力。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師德突出,是寧波市首批師德群體創優先進學校,中高級教師所占比例為70%,其中有全國師德標兵1名,省優秀教師2名,市勞動模范1名,大市和市區骨干教師2名,碩士學位教師11人。學校青年教師實力不俗,連續獲得省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市城區教壇新秀一等獎、大市教壇新秀二等獎。學校還是寧波市教科研先進單位。最近,在寧波市教育局督導處的幫助下開展學校自主性發展規劃課題研究,是參加這項課題的唯一一所市直屬學校。現在,學校每位教職員工都完成了自身發展的5年規劃。同時,學校制定了教師養成計劃藍本——中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完成了3年內青年教師、3-10年內青年教師、10年以上教齡中青年教師的培養規劃,在青年教師的培養規劃上走在了全市兄弟學校的前列。
目前的寧波四中正朝著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的一流學校的目標邁進,將結合十七大精神,從學校的人事制度、管理制度、科研制度等制度建設開始,從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學科結構入手,從教師培訓、交流、科研和評價等方面著手,不斷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在新的高中課改工作中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大膽創新。
新一輪的浙江省高中新課程改革,對舊的教學體制進行了很大的變動,寧波四中被浙江省教育廳任命為“省新課改樣本學校”,整個寧波城區就寧波四中和鎮海中學2所學校。新課改的很多理念和操作都是全新的,作為省樣本學校,全市乃至全省的眼光都在看著四中,這一全新的工作,對學校是一巨大挑戰和機遇。對此,寧波四中能迎難而上,在寧波市最早運行新課程學籍管理電子操作系統,一時成為學籍管理操作系統觀摩學校,城區的普高、大市的普高都到我校來取經,在整個寧波地區影響很大,很好的發揮了樣本學校的輻射作用。同時,寧波四中率先開始了校本課程的走班制和學分制的改革探索,制定了詳細的操作規程,該項工作同樣走在全省前列,受同行和省廳領導的高度評價。為更好的育人,學校一直在尋找并實踐適合本校發展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改革,注重綜合實踐活動及校本課程的開發。寧波四中現有綜合實踐活動基地15個,對于新課程實施中的難點,如:如何走班、走班后如何管理、學分如何認定,校本課程開設如何操作等新的教學問題,對我校來說,已經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和創新,面對這些問題已是輕車熟路了,在實際工作中將為進一步實現育人為本的目標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和貢獻。
育人為本,立德為先
在主題大討論中,寧波四中把十七大精神和學校工作結合在一起,把德育放在首位。寧波四中秉承“誠、樸、愛”的校訓,在德育中形成了“關注學生精神成長,關注學生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自身優勢,開展了生動多樣且富有實效的德育工作。寧波四中堅持在廣大學生中開展“四個一”孝心感恩活動,要求學生“為父母做一件實事,進行一次真誠的交流,生日時送上一份禮物,說一句真心祝福的話”;開展“百封家書”感恩活動。同時,為整合德育資源,寧波四中構建了立體的德育模式—— “學校、家庭、社會德育一體化”的德育模式,建立家長委員會,建立育才社區學雷鋒基地,盤山林場勞動基地,73237部隊學軍基地,充分發揮社會的德育功能。為打造特色的德育體系,學校進行了分層德育目標實施。其中,高一年級側重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組織新生參加軍訓并接受校史、校風、校紀、校規教育,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高二年級側重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組織學生上盤山林場勞動基地,接受艱苦奮斗傳統教育,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三側重理想、信念教育,組織學生赴浙大參觀,與名校零距離接觸,激發學習信心。寧波四中倡導個性化的校園文化,目前共有Mara動漫社、翰香藝社、My show話劇社、英語社、“風起”籃球社、“樂吧”器樂社等學生社團13個,招聘社員、設計海報、聘請指導教師、制定活動計劃、組織實施具體活動等都由學生自主設計與實施,學生在各類藝術比賽中多次獲獎,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漳顯師德,培育新苗
在主題大討論中,寧波四中更加注重對教師師德的建設。堅持育人為本,立德為先,才能使教師靜下心來教書,潛下身來育人,使自身找到育人的幸福感,使在四中的每一位讓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幸福奠基。寧波四中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對貧困學生的關心更顯細致,每個學期都為家庭貧困學生減免學雜費住宿費校服費(持證或有證明);舉辦愛心義賣創設春雨基金,資助貧困學生,如,為高二年級朱蔣同學(身患癌癥)師生捐款六萬元;黨員與貧困生結對工作有序開展,今年黨員教師又與多名學困、德困、貧困學生結對幫教;黨員名師還為周邊地區的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義教;捐助貴州地區三名貧困學生,資助余姚一學生六年的學費。學校廣大的班主任老師敬業愛崗,早來晚走,對學生細心管理,注重人文關懷;班主任常規工作中的談話制度、家校聯系制度、心理主動干預制度等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學校進一步建立了合理的評價激勵制度,即將推出優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資深班主任評比辦法,進一步推進教師隊伍的建設。班主任工作中點點滴滴細小的事情匯聚了學校育人的精神,如,張宏老師、朱向明老師帶頭為生病的捐款;孫靜老師去莊橋勸慰網絡成癮的學生;謝鐵軍老師晚上11點騎車尋找與家長發生爭執而出走的學生;邱萍老師多次上門慰問貧困學生;翁翔老師經常用自己的休息時間耐心細致地為學生解答心理問題等等。十七大會議后,學校還成立了第一期的黨員教師示范崗,為廣大師生和江北社區做了大量服務工作,實效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