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各地都在努力給農民工提供就業崗位,我認為,給技術特別是用得上的技術,比給崗位更重要。目前,農民工大多從事技術含量少的繁重體力活,不僅收入普遍較低,還受年齡、體力的限制。因此,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必須讓他們掌握與就業“無縫對接”的一技之長,否則,要盡快地脫貧致富是不現實的。
而要實現此目標,最好的方式是進行“無縫對接”培訓,即成人學校與企業聯手,積極開展“訂單式培訓”,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開設課程,企業的專家到學校指導技術,企業的設備供學員實習,實現培訓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農民工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對偏重理論的學習,顯然在理解、接受上存在一定困難,于就業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更顯示出了“無縫對接”培訓的重要。
另一方面,對不少企業,招不到熟練工已成為最突出的問題,也成為制約企業擴大生產的瓶頸。許多地方,一邊是當地勞動力大量過剩,尤其是農民找不到出路,一邊是企業大量的技術崗位虛位以待,以致有些企業因此開工不足,當地勞動部門不得不遠赴外地招聘。對農民進行“無縫對接”培訓,能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唐海珍(靈橋汽化工貿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