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杭州灣跨海大橋通車在即,它對于長三角區域經濟的影響,不亞于阿基米德的“支點”。
從空間意義上說,跨海大橋不僅僅是跨越杭州灣,它讓天塹變通途,讓長三角城市真正實現了3小時交通圈。這個“3小時”的經濟學意義非同小可。按照經濟學規律,3小時經濟圈是決定該地區其他城市經濟發展能否直接獲得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的一個關鍵環節。
大橋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無疑是大橋兩翼連接的寧波和嘉興。別的不說,拔地而起的兩座海邊新城、變作投資熱土的灘涂,就是“大橋經濟”的急先鋒。再往前看,寧波從此擺脫了交通末梢的尷尬,到上海的車程縮短了一個多小時,這讓寧波接軌上海的“淘金夢”變得更加觸手可及,從大橋彼岸源源流入的人才流、物資流、信息流等,必然會成為寧波經濟騰飛的巨大動力。對于嘉興而言,嘉興從此穩坐長三角交通樞紐位置,經濟從“運河時代”跑步邁向“濱海時代”,濱海新區正在成為嘉興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大橋成為“15年再造一個經濟大嘉興”夢想的支點。
面對“大橋經濟”,熱血沸騰的不僅僅是嘉興、寧波,長三角眾多城市早早就已經各自爭先恐后打起“橋牌”。城市之間的“合縱連橫”暗潮涌動,形成了一股打造“滬甬杭金三角”、加速長三角一體化的合力,將這片熱土最具活力、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和杭州、寧波、嘉興、紹興、舟山等地區真正“串聯”起來,具有了整體向上的生長力量,浙江的生產力布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對上海來說,跨海大橋將成為長三角港口群從“組合”到“融合”的催化劑,進一步鞏固上海的金融、貿易、航運的中心地位。對整個長三角來說,區域經濟的聚合力,社會發展同城效應、協同效應將成倍增長,人們一直翹首以盼的“世界級第六大都市圈”的輪廓變得更加分明。
杭州灣跨海大橋對全國經濟布局也存在聯動效應。寧波、上海、南京、杭州一起構成網絡特征更明顯的近似紡錘型的區域交通骨架。它既可以通過“杭寧高速”更有效地連通蘇中、皖中地區經濟,又可以向東南延伸至寧波,與籌建中的甬臺溫福高速公路一起密切滬浙閩之間的往來,打通東部沿海通道。這就使長三角尤其是浙江東北部地區的經濟腹地拓展到蘇、皖、閩等省,乃至魯、鄂。
“一字活,滿盤活。”讓我們拭目以待,看杭州灣跨海大橋如何以絕妙一子,盤活整個長三角區域經濟棋局!(楊潔、廖述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