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昌
在過去的20年中,張建昌幾乎把全部心思花在了“三農”工作上,圍繞著“農民增收”,現年50歲的他始終不渝執著工作。發展現代農業,改變中國農民千百年來的傳統耕作方式,是他的一個信念。近年來,他管理的慈溪市蔬菜開發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形式,帶動了附近1.8萬余農戶經營5.6萬多畝蔬菜基地。目前,該公司每年出口價值6000多萬元的蔬菜。因為在“三農”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張建昌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還當選了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寧波地區火炬手。
“當選奧運火炬手是我最大的心愿,這也是黨和政府對我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張建昌說, “我參加火炬接力活動的時間大概只有幾分鐘,不過實際意義是永恒的。”
張建昌認為,奧運圣火傳遞活動是“播種機”,可以傳播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可以激勵年輕一代不斷創新有所作為。 “當選火炬手后,我要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攀登新的工作高峰!”張建昌說。
對于有關北京奧運會的事情,張建昌表示他一直在高度關注。 “北京奧運會是國家大事,我一直很關注。火炬接力活動很快就要到寧波了,我已經在精神上做好了準備。”張建昌說。他表示平時工作很忙,到時候可能沒有時間去北京看奧運會的比賽,不過他可以通過電視收看。 “比賽中體現出的奧運精神對我是一種激勵。”張建昌說。
也許是因為一直奮戰在“三農”一線,平時又忙又累,張建昌坦率地告訴記者,他平時參加體育活動不多,不過火炬接力時要跑好自己這一段,對此他很有信心。
張建昌一直致力于用先進農業科技知識去改變傳統農業,發展以科技提升生產力的現代農業。慈溪有不少農田位于慈溪北部海涂邊,土壤鹽分高,不利于蔬菜瓜果生長。這幾年,在省土壤所的協助下,他們公司開始了“土地保護修復技術”研究,整理出500畝土地,通過開挖溝渠、抬高土地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施有機肥,增加土壤肥力……短短的幾年,原本貧瘠的土地已變成了優質農田。而他們公司開發的集觀光休閑、有機農產品基地于一體的生態農莊,已成為杭州灣跨海大橋南側的旅游勝地。(記者姬聯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