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日臺灣保釣船沿釣魚島繞行一周宣示“主權”后,昨日下午,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就日艦在釣魚島附近撞擊臺灣漁船“聯合號”事件表示,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他引用明史說,釣魚島在明代被稱為“小東(臺灣)之小嶼”。
曾參與保釣大游行
1971年1月,還是臺灣大學學生的馬英九,獲邀參加為期70天的臺灣學生領袖訪美活動,這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70天。此時,在美國各所大學內,“保釣”運動已經風起云涌。
目睹了美國華人群情激憤的抗議示威活動后,馬英九坐不住了。回到臺灣后,得知臺灣高校正以臺大為主力,籌備組織“6·17保釣大游行”,馬英九毫不猶豫地參與其中。
活動當天,馬英九和臺大學生一起到美日駐臺“領事館”抗議,宣讀并遞交抗議書。因為參與了“保釣大游行”的部分組織工作,馬英九很快脫穎而出,并為后來迅速成為臺大學生代聯會秘書長奠定了基礎。
1974年2月,當年參與“保釣運動”的學生領袖大多赴美國深造,馬英九自然成為其中一員。
在美國哈佛大學就讀國際法博士時,馬英九的畢業論文選擇了與釣魚島有關——《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
在此后的日子里,馬英九對“保釣”依然熱情不減。臺灣保釣行動聯盟執行長黃錫麟回憶說:“他在擔任臺北市長期間,我們民間只要有一些大的保釣會議,只要有空,他都會來參加。有一年,我們做了保釣郵票,選了009號送給他,他親手給我們題字:祝保釣成功。”
正式要求日方道歉
實際上,馬英九是在此次事件發生后的第七天才正式對外發表看法。
除表示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外,據臺灣媒體報道,馬英九還表示,應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議,未能解決才應考慮非和平手段。另外馬英九還要求日方賠償及道歉。
此前,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表示,日方已向臺灣地區和船長等表示遺憾。
對于此次馬英九遲遲未出面表態,黃錫麟表示自己非常理解,“不能硬干。現在已經說明我們的抗議起到效果了,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在接受采訪時,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教授孫云表示,此次事件發生在兩岸關系出現重大轉機的敏感時刻,但只是在敏感時刻爆發的偶然事件。“過去陳水扁當局在釣魚島問題上表現軟弱。過去8年中,日本軍艦騷擾臺灣漁船的事件也時常發生,但不像這次在島內產生這么大的反應。可以說,這是綠營方面推波助瀾的一個結果。”孫云教授表示,“民進黨在此事發生后的反應,可以說與以前大相徑庭。陳水扁時期一貫的軟弱態度來了個180度轉彎,民進黨的一些人士一起對馬英九的沉默進行鞭撻,說到底還是從政黨利益出發而采取的行為。”
專家稱事件能和平解決
“此次事件應該是能夠得到和平解決,這是中日關系的大格局所決定的。可以說,馬英九這次能安然渡過此難關,并非是馬英九英勇神武,而是日本有求于已經和平崛起的中國,不愿搞僵彼此間關系,故而投鼠忌器。”孫云教授說,這一事件再次表明,臺灣地區及人民要在國際上“強”起來,只靠自己的亂闖苦干是不行的,還得依靠在國際上已經和平崛起的祖國大陸。
也正因為如此,臺灣地區一些立委和保釣人士搭乘“全家福號”前往釣魚島海域宣示“主權”的活動,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就表現得異常克制,其攔阻行為并沒有像以往那樣強勢——直接以艦體攔阻,及派出直升機低飛廣播進行警告,而是在“全家福號”突破防線后,只是以艦艇緊跟監視。“這就顯示,日本根本不想因釣魚島事件激怒中國政府,進而影響中日關系。”(來源:新聞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