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以招商銀行為首的銀行股,一度成為股市的重災區。而自今年初以來,銀行股整體股價已下跌近50%。與市場走勢相背離的是,上市銀行上半年業績大幅增長的喜報卻接踵而至。上周五晚間,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發布公告,預計上半年業績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00%和150%以上。 股價表現與業績背道而馳 工商銀行、深發展A、浦發銀行和寧波銀行已在6月底或7月初發布業績預增公告。在這6家上市銀行中,3家預計業績將翻倍增長。與去年上半年業績的實際增幅相比,這6家銀行今年上半年的預期增幅毫不遜色,僅有個別銀行的增幅有所放慢。 自去年底以來,央行嚴格限制銀行發放貸款的規模,并5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減少銀行的可自由支配運用的資金。與此同時,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等“大小非”解禁的勢頭兇猛。種種不利因素使市場投資者對銀行股持偏悲觀的態度,并導致“用腳投票”。自今年初以來,銀行股整體股價下跌近50%。上周二,一向被視為銀行股龍頭的招行出現罕見的跌停。今年上半年,研究機構對銀行股的看法出現分歧,海通證券等券商將該板塊的評級由“增持”下調為“中性”。 不過,股價的低迷與業績的增長出現背離。發布預增公告的6家銀行均表示,上半年的業務發展良好。 減稅政策“支援”銀行利潤 各家銀行均提及,所得稅率降低是支持業績增長的一大因素。 從今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稅率從原來的33%下調至25%。西南證券研究員趙君發表報告稱,以此測算,即使今年銀行稅前利潤沒有任何增長,但由于所得稅稅率降低,稅后利潤仍然可以提高11.9個百分點。 由于收入結構和稅收調整政策不同,各家銀行受惠稅率降低的程度也不同。據趙君測算,在全部上市銀行中,浦發銀行成為受益最大的銀行,預計實際稅率可降低15.2個百分點,凈利潤將由此增長25個百分點。在已上市的3大國有銀行中,建設銀行是受益最大的銀行,預計實際稅率可降低8.1個百分點,凈利潤將由此增長12個百分點。 多種因素化解緊縮影響 此外,證券公司行業研究員指出,多種因素均有助于化解緊縮政策的負面影響。國都證券研究員馮偉指出,在貸款額度受限的情況下,銀行紛紛調節信貸期限結構來應對,中長期貸款占比不斷提高,短期貸款占比不斷下降。同時,今年資本市場低迷導致股市的資金回流銀行,并且存款出現定期化的傾向,這使得銀行在存款準備金率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一定的流動性。 另一大助推因素是中間業務等非利息收入的增長。招商證券研究員李珊珊發表報告指出,銀行卡業務大幅增長,從一個方面反映銀行的傳統中間業務增速依然顯著。今年一季度,信用卡發卡量達1.05億張,比去年同期大增92.9%。一季度銀行卡消費金額8246.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 晨報記者 李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