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統的證券經紀和自營業務為生的券商,在這輪牛熊大轉換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而保持了良好自營業務業績的東方證券,在熊市來臨的時候也未能幸免,出現近10億元的巨大虧損,這對其正在進行中的IPO將構成巨大障礙
本報記者 袁京力
一場牛熊的更替,讓東方證券有限公司(簡稱“東方證券”)遭遇了成立10年來的最嚴峻考驗。
7月17日,東方證券交出了2008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東方證券凈利潤虧損8.75億元,成為了到目前披露報表的50多家券商中虧損最嚴重的一家證券公司,而導致其巨虧的原因是自營盤業務。
曾經讓東方證券引以為傲的自營業務在今年的熊市中風光盡失。根據披露的數據,東方證券自營業務的虧損高達19億元,自營盤業務比重過大讓其傳統的經紀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變得相形見絀。
東方證券的噩夢顯然還只是一個開始,業績的下滑還讓東方證券正在進行的IPO蒙上了陰影。除了業績達標成疑問外,其高倉位自營業務在熊市中暴露的問題,也將成為其IPO的另一隱患。
“在去年底和今年初IPO曾經緊鑼密鼓的進行,但現在沒有消息了。”東方證券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為唱多付出代價
東方證券的這種自營盤的巨虧,與其對資本市場的堅定看多不無關系,現在的自營巨虧也是在為其唱多埋單。
早在2006年底,東方證券研究所提出了中國A股市場“黃金十年”的說法,并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同。
A股行情在2007年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在這一年,上證指數最高上漲到6124點,全年漲幅在96%,成為黃金一年。
但這種勢頭卻在10月開始急轉直下。
當滬指上漲到6124點的時候,東方證券研究所顯然也意識到其中的風險,并在10月16日發布了相關報告,認為A股將會有一個調整過程。“上證綜指(2008年3月31日前)目標位4500-5000點。”東方證券研究所的報告指出。
顯然,東方證券研究所對于二級市場的走勢判斷,只猜對了過程沒有猜對結局。A股的頹勢大大超出了其預料。到今年6月份,滬指最低下跌至2566點,與4500點相比已經下跌了近50%。
在今年初,即便是其他券商對后市轉為“謹慎”時,東方證券卻保持了相對樂觀,在今年3月31日發布的二季度策略報告,東方證券研究所依然保持了對后市反彈的期望。但反彈行情并沒有如期而至,在“紅5月”、“紅6月”相繼落空之后,二季度滬指繼續下行。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末,東方證券交易性及可供出售的股票類金融資產合計達51.58億元,占其70.1億元凈資本的70%以上,盡管在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有所降低,但截至6月30日,其股票資產還是達到45.9%。
自營巨虧暴風控隱憂
東方證券在自營業務的投資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按照會計規則,券商自營業務主要由投資收益加公允價值變動之和構成,東方證券半年報的此項數字為-19.11億元,這讓其傳統的經紀業務和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分別7.79億元和1.4億元的收入變得蒼白起來,直接造成了其8.75億元的虧損。
更突出的是其自營的比重。
東方證券凈資本計算表中數據顯示,至6月30日期末,公司凈資產為70.70億元,其中股票資產為32.51億元,在凈資產中的占比為45.9%。雖然符合中國證監會的“自營資產不能超過凈資產的規模”規定,但東方證券高比例的自營資產在業內仍舊罕見。
事實上,在這之前,東方證券的自營在業內頗負盛名。據介紹,在2002年開始的熊市中,東方證券的自營投資依然保持盈利,即便是在2005年市場極度低迷的時候,東方證券的自營部分仍實現了1.2億元的價差。
自營贏利在2007年體現更為明顯。
按照2007年東方證券年報顯示,其投資凈收益30.66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19.88億元,合計為50.54億元,接近其總收入的6成。
但今年上半年,東方證券自營業務卻成為虧損最多的券商。“之所以出現虧損,主要因為自營業務占比過大,在大盤下跌時,沒有及時進行倉位控制,甚至不斷加倉,說明其風險控制還存在問題。”總部在北京的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