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每天清晨總會看見大人們提著菜籃子去菜場買菜。那時沒有塑料袋,所以這買來的魚、肉、青菜等都是零距離接觸,顯得格外親熱而經常串味。
改革開放后,這塑料袋如同雨后春筍般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到處“開花”。人們到菜場買菜就很少有提菜籃子了,大多是“空手而去,滿載而歸”。他們也不必再起早買菜了,因為他們可以在晚上下班時,順路空著手直奔菜場買菜。這菜就這么七袋八袋的提著,當然不用再愁串味了。近幾年,居家附近的超市也可以買菜了,這菜籃子就這么無奈地“下崗”了。
俗話說,有利必有弊。塑料袋的廣泛使用,雖然說大大地方便了人們買東西,但也帶來不少弊端。首先,這塑料袋“千年不化”,給環境造成“白色污染”。另外,那些不法商販拿塑料袋做文章,他們打著為顧客服務的幌子,不是拿超厚塑料袋裝毛蟹、河鰻等價格昂貴的水產品,就是趁顧客不注意往塑料袋里加水增加菜的分量。
環境關系你我他,杜絕塑料袋靠大家。從今年6月起,我國實行了“限塑令”。這菜籃子仿佛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只是這環保袋、米袋等成了另類“菜籃子”。但不管怎么說,這“菜籃子”又重新“上崗”,回到了人們的身旁。
可以這么說,這塑料袋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它從側面反映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巨變,而從塑料袋重新回到菜籃子,并不是說我們的生活在倒退,而是人民經歷了30年的洗禮,環保意識的提高得到了質的飛躍。人民真正懂得了“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類自己”這個道理。
記得有句歌詞這么唱道:“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現在我才發覺……”是啊,從菜籃子到菜籃子,我才發現人類正朝著和諧之路闊步前進。(盧岳云)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菜籃 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