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各行各業中飾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醫務工作雖說普通,但卻是維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安康。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健康理念的改變以及對健康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隨即傳統的醫患模式和醫患關系有很大轉變!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醫患之間發生了諸多不和諧,也就有了“醫患矛盾”和“醫患糾紛”等這樣詞語,也有了“醫托”和“醫鬧”等現象的出現。身為醫務工作者的我,真希望社會醫療環境不再這樣尷尬下去,希望現在的瓶頸期馬上過去,不再越變越壞。但希望只是希望,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現在都有話要說,相互之間的懷疑,猜忌,不信任等等,好似一股敵對力量時刻存在。患者看病難,主要是供求關系不協調的原因;醫生工作強度大,壓力大,責任重卻也有很多無奈。記得年初中國科學院袁鐘教授在我院講課時說過的一句話,他說:“一條河流被污染了,你能怪河里的一條魚嗎!”。是的,暫時的醫療環境就是這樣,不是歸咎在某個醫院、某個醫生或護士的身上就可以解決的。就拿我們婦兒醫院來說,醫生和護士的壓力是有目共睹的,超負荷運轉長年如此。他們用愛心和奉獻精神鑄就出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用自己如脈如流的行動詮釋著白衣天使的內涵!面對患者渴求的目光,他們義無反顧;面對工作的一貫平凡,他們任勞任怨;面對醫院的發展建設,他們也責無旁貸。他們時刻都忙碌在臨床第一線,時刻都在捍衛著“厚德工醫,造福婦孺”的口號,不求太多回報,只求信任和理解。我想當中的辛酸與無奈也是其他醫院同行想說的。值得我們欣慰的是,衛生部在積極探索我國衛生事業的新道路,醫改在努力進行著。總會有一天,能改變目前的窘迫局面。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作為這個時代的傳承者,我們應該奮勇向前。
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愛,那種溫情洋溢的愛,總是令人渴望。尤其是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侯,愛的出現讓我們覺得幸福、美麗和溫暖。曾經看過一個關于“地獄與天堂”的故事:地獄和天堂分別是兩個同樣的房間,每個房間里都坐著一群人,他們圍著一口大鍋,鍋里煮著鮮美的湯,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個長長的勺子,不同的是生活在地獄房間里的人們都一籌莫展地拿著勺子給自己舀湯喝,因為勺子太長卻怎么也喝不到。而生活在天堂房間里的人們,每個人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拿著自己勺子互相給對方喂湯喝。頓時明白,地獄與天堂就是這么一點差別,帶來卻是相差甚遠的結果。只不過先想到的是對方,先滿足的是對方。這就是愛的體現,一種說不出的美麗。
病人來醫院看病,也許就是醫生或護士一句溫暖的話,一個友善的眼神,就能解除他一半的病痛,這么說似乎有些過,但我們想象一下,一正一負的作用,相差會是多少?其他職業,我想也是如此。
社會需要和諧,和諧的基礎是什么?我想是仁善、是溫情、是美麗、是奉獻。只有社會被仁善感染,人心才會仁愛;只有社會被溫情感染,人心才會溫暖;只有社會被美麗感染,人心才會清澈;只有社會被奉獻感染,人心才會感恩。如果我們不主動改變自己的陋習和缺點,這將會是怎樣的群體?由這個群體組成的社會又會如何?想想看陰霾漫天、甲流橫飛、死豬漂流的日子你想過嗎?任其這樣繼續著,矛盾升級著,愛心流失著,我們的子孫后代會生活在什么樣的社會環境里?恐怕只有官幾代、星幾代、富幾代的后代才能生活下去,因為他們早已移居他鄉。普通老百姓的后代又會如何?
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踐行著仁愛,釋放著光芒,尤其是我們醫務工作者,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職業,你的改變將直接提升人們的幸福感;希望明天就有一座七彩虹橋,架起在醫患之間,相互信任的猶如朋友,猶如親人。社會需要溫情,社會需要美麗;醫患需要溫情,醫患需要美麗;讓溫情蔓延,蔓延在醫患之間;讓美麗播撒,播撒在社會之間。積極改變現狀,讓社會刮起美麗之風。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讓我們都作為美麗的播撒者,把我們生活的家園裝扮成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世界。
請相信,今天我們播種美麗,明天必定收獲幸福!
作者:寧波市婦兒醫院 李好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