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時期,余姚市僑辦主任陳小龍率有關同志赴村、僑(港)資企業蹲點調研,撰寫了《發揮僑務資源優勢,助推新農村建設》的蹲點調研手記,此文被有關部門收集并刊載在《余姚日報》上。全文如下:
今天,我率辦有關人員赴朗霞街道邵巷村、港資企業寧波森源模架制造有限公司等村企調研。邵巷村位于朗霞街道,僑源豐富,僑資企業為村公益事業建設貢獻卓著。邵籍僑胞熱心家鄉事業是邵巷村的一大優勢,并對今后的發展有較大的潛力。根據調查,邵巷村除需壯大集體經濟、興辦老年事業外,當務之急需解決村民強烈反映的自來水改造工程。村級建設缺乏經濟來源,為籌集工程款,村一班人也動了不少腦筋,但終因資金數目大,至今無法開工。在了解和分析情況的基礎上,我認為該村應在以下方面作些努力:(一)召集在邵巷村以外的有識之士,組織聚會,共謀家鄉發展。(二)進一步發揮僑的力量,不斷探索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三)僑務部門要以僑促貿,幫助農產品打開國際市場,引進境外農業高科技企業,促進高效生態農業;同時要發揮僑務優勢,組織相關人員出境出國,積極宣傳余姚,讓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余姚、建設余姚,共同為建設新農村獻計出力。我們又對該村的港資企業寧波森源模架制造有限公司進行了走訪,并為村級經濟發展作出了必要的引導,希望企業主在以下幾方面為村作出努力:一是當好“發展顧問”,由顧問幫助村理清發展思路,制訂好本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二是當好“經濟顧問”,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經濟的路子,使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能力做事;三是當好“社會顧問”,支持村辦好各類社會公共事業,搞好群眾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四是當好“實事顧問”,為村扎扎實實辦幾件實事;五是當好“文明顧問”。(徐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