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寧海記者站周武軍 陳 勇)在今年外貿形勢普遍不佳的情況下,以中小企業唱主角的寧海民企卻發揮“船小調頭快”的優勢,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應對市場考驗。今年前十個月,寧海縣出口增長率達到22.24%。
最近,記者走訪了寧海縣很多企業,了解到了很多企業的“應對之道”,頗有借鑒意義。
“品牌增效法”。全球經濟不景氣,以前80%的產品靠內銷的得力集團卻加快了進軍海外的步伐,公司在100多個國家注冊了商標,在東南亞、中東地區建立了分公司。今年1月至10月,得力集團文具出口額達到2.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7%,自主品牌至少為企業增收1000萬元。
“轉移方向法”。美歐市場不景氣,該縣民企就調轉方向,主攻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1月至10月對非洲和拉美市場出口分別為5292萬美元和7653萬美元,分別增長60.07%和62.34%。
“抱團出擊法”。中小企業占主角的寧海模具企業到國外市場參展,采用的就是統一租攤位、統一發宣傳品、統一打廣告的辦法,小企業即使不派人去,也能接到業務。“抱團法”降低了企業的營銷成本,大大提高了寧海模具的整體競爭力。今年1月至10月,寧海模具出口總額達到2599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55%。
“海外建基地法”。通過國外代理商渠道出口,利潤率往往大受影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產品售后服務也更難以保證。寧波建新趙氏集團、寧波雙林集團公司或在海外直接建公司,或收購國外小企業,由于中間環節減少,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
“老樹新枝法”。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越來越面臨市場萎縮的壓力,為讓老樹長出“新枝”,寧波如意股份公司的一款具備基本功能的搬運車,今年卻贏得了100萬美元的訂單,原因就是這款產品的壽命延長了5倍、而成本卻降低了一半;興偉塑料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安全美工刀在今年廣交會上拿到了50萬美元訂單。
“產品攀高法”。即直接讓產品接軌國際,參與高端競爭。如寧波方正汽車模具今年瞄準制造難度高的發泡模具生產,并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目前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發泡模具生產商;鑫洋電器公司憑借高端產品蒸汽清洗機的研發,今年這一產品就拿到了200萬美元的訂單。
此外,該縣民企通過“鎖定匯率法”規避匯率波動的風險,通過“行業互助法”建立互助基金、統一銷售價格,通過“管理創新法”革新流程,降低外貿成本。“我覺得,經濟危機對中小民營企業既是考驗,也是一種難得的發展機遇。”該縣一位企業家的話道出了很多企業的心聲。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出口 生產商 塑料公司 文具出口 車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