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輕信“征信修復”被騙錢財
“交錢就能洗白征信?”王某輕信中介承諾,支付1.3萬后對方失聯。
法院判決:委托“修復”違反公序良俗,合同無效!
張某聲稱可以永久性消除王某的征信不良記錄,向王某收取了13000元代理維權費用,卻未按照約定完成消除征信不良記錄事項。王某要求張某返還服務費遭到拒絕后,將張某訴至法院。
法院最后判決:銀行報送王某的征信不良記錄是基于國家金融安全考慮,不得隨意修改,王某委托張某修復不良征信記錄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委托合同無效,張某應向王某退還已經收取的13000元。
二、偽造公文觸犯法律
“假公章+假證明=真坐牢!”中介用偽造公文“修復”征信,家中搜出100+假章。
法律后果:主犯因偽造公文罪獲刑!
某商業銀行員工邢某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客戶張某使用偽造文書申請修改不良征信。警方在核實中現場查獲偽造的3份公文。經查,張某因名下信用卡有20多筆逾期,在網上找到“征信修復”代理中介鄭某,希望刪除征信逾期記錄,并支付了1.68萬元費用。鄭某接單后,轉交給中介胡某,胡某遂將蓋有假公章的證明材料郵寄給張某,聲稱將該證明材料提交給銀行即可修復征信。
經警方多方調查,最終將偽造公文的胡某抓獲,并在其家中發現100余枚假章。最終,胡某和鄭某因犯偽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罪,被當地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和罰金,受到法律嚴懲。
三、個人信息被“征信修復”機構倒賣
“修復征信先交身份證?你的資料正被倒賣!” D先生提交信息后,遭遇盜刷和冒名網貸。關鍵提醒:征信報告含敏感信息,切勿泄露!
D先生在向所謂的“征信修復”機構咨詢時,對方要求他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征信報告等個人敏感信息,并謊稱可以修復后再付費。D先生為了盡快刪除不良征信記錄,將這些信息提供給了對方。
不久后,D先生發現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且名下出現了多筆不明貸款記錄,造成D先生財產損失。
四、參加“征信修復”培訓被騙取加盟費
“加盟學‘修復術’? 實為教造假!”所謂培訓內容竟是偽造病歷和流水以欺騙銀行。
重要警示:參與偽造材料可能構成共犯!
李某在朋友圈炫耀其“征信修復”的成功案例,吸引了宋某和王某某的注意。他們向李某咨詢并表達了加盟的意愿,李某便介紹了三個檔次的加盟費用。然而,當宋某和王某某支付了1萬元學費定金并前往接受培訓時,他們驚訝地發現,所謂的“征信修復術”實際上是教導如何通過偽造銀行流水、住院病歷等虛假材料來欺騙銀行。
最終,李某等人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案例警示:
你的信用很值錢但“修復征信”的人只想騙你的錢!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所謂“修復征信”的機構和個人,避免落入陷阱,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和信用權益。
編輯: 仇九鼎糾錯:171964650@qq.com

中國寧波網手機版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