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11月14日15:00--16:00 |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
![]() |
11月14日,本報和中國寧波波網聯合打造的天一紅人堂,邀請了百合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呂飛岳和他的同事陳美英,做客天一紅人堂網絡直播室,在線和讀者、網友互動,聊聊他們工作中的故事。
2005年10月9日,一批獲得寧波市首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咨詢師自發組建了“愛心助人”公益性團隊,團隊的50多名心理咨詢師不論寒冬酷暑,堅持不懈,深入社區。在江北區殘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百合心理咨詢中心,從一開始致力于為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發展到現在的為社會各階層人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心理咨詢是
一個互動過程
對于心理咨詢師,大部分人的印象大概是《無間道》里陳慧琳扮演的那位心理醫生,在梁朝偉扮演的臥底警官快要無法辨別自己是誰的時候,她能夠給他一個安靜踏實的空間,讓他安然入睡。那張舒適的躺椅和那張寬大的寫字臺是我們對于心理咨詢師的感性認識。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個行業多少有些神秘感。
“看上去好像很神秘,其實并沒有人們想的那么神奇,其中還有很多錯誤的解讀。”呂飛岳說:“許多人以為找心理咨詢師咨詢一次,就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其實,心理咨詢很難立竿見影,一般需要10~20次,每次60分鐘。心理咨詢并不能幫助你解決現實問題,也不能消除你所面臨的危機和痛苦,但可以緩解你的焦慮,影響和改變你對痛苦的認識,將消極的、被動的生活觀念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進取態度,并自我決策、自我行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呂飛岳解釋,心理咨詢和臨床其他疾病的最大區別在于,心理咨詢是一個互動過程。心理問題的解決更多在于來訪者的求助愿望、與咨詢師的配合以及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像患了腸梗阻,等著醫生來了麻醉做手術就行了。如果來訪者自身不做出相應努力,咨詢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做心理放松操
緩解壓力
呂飛岳建議大家平時可以做一些心理放松操來放松自己,通過簡單的肢體動作、調節呼吸等,達到轉移注意力、放松大腦和身體、排除壓力的目的。
在節目現場,呂飛岳和陳美英向大家傳授了一套心理放松操:
先找個舒適的位置坐下,兩眼平視前方,雙臂自然下垂,呈放松狀態,呼吸平穩、有節律,想一想令自己感到放松、清靜的事或人。準備動作1~2分鐘;然后頭部向下,盡量使自己的下頜與頸部靠近,使頸部肌肉緊張,默念4個數。下頜還原,默念4個數。動作重復8次;頭部分別后仰、向左、向右,重復上述動作。雙臂向前平舉,手心向下,與身體呈90度角。雙拳緊握,使臂部肌肉緊張,默念4個數。雙拳放松,默念4個數。動作重復10次;腳跟抬起,以腳尖著地,使腿部肌肉緊張,默念4個數。放松還原,默念4個數。動作重復8次;身體自然站立,雙臂自然下垂,閉眼,使全身放松,默念10個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http://red.cnnb.com.cn觀看心理放松操的做法。
-熱辣提問
本期市民主持人阿K:男,“80后”男生,16歲留學新加坡,19歲留學英國攻讀人力資源專業,8年留學生活結束后回到寧波工作。
阿K:在國外心理咨詢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覺得這是“必需品”。但在國內人們往往羞于或不敢嘗試心理咨詢,面對這個現狀,您作為心理咨詢師會怎么做?
呂飛岳:中國最早做心理咨詢的不是心理咨詢師,而是精神病醫生,所以很多人對去看心理醫生有顧慮,怕被戴上精神病的帽子。大多數人心理出了問題,也往往不能坦然去面對。不過現在這樣的觀念正在改變,人們對新事物的了解、熟知有個過程,接受和信賴往往是在了解之后。
阿K:國外心理咨詢工作室都是商業化運作的,對于當事人的隱私是極度保密的,泄露當事人的隱私會受到高額罰款。那么,在國內隱私權保護方面有沒有什么規定和保障呢?
呂飛岳:我們國家有保密法規和職業道德來規范咨詢師。按照我國的相關司法解釋,擅自公布、惡意宣揚并造成名譽損害后果的,會被認定為侵害名譽權,和國外一樣會受相應的處罰。心理咨詢工作的基本職業道德是為來訪者保密,只有做到讓當事人有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和他們交流。
-網友互動
網友“合情合理”:我大學輔修心理學的,畢業后能不能從事心理咨詢工作?
呂飛岳:了解一定的心理知識能幫助自己,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知道自己的心理問題所在,但這并不意味著能立即幫助別人,這需要有一個轉化過程。首先要把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知識。按照《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申報條件》,只有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大專畢業,或其他專業本科畢業,連續從事心理咨詢工作滿一年的人,才有資格報考心理咨詢師。工作時間的長短不是衡量水平的標準,經驗和對問題的把握能力很重要。
網友“finlan”:美國的次貸危機造成的金融風暴也影響了中國。我周邊有很多朋友炒股,這次損失慘重,有沒有因為金錢上損失造成精神壓力來咨詢的?
呂飛岳:最近咨詢此類問題的人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很多人來咨詢的直接原因是焦慮、失眠以及夫妻關系、父(母)子(女)關系等,間接因素跟失業危機或投資失利有關系。比如由于公司效益不是太好,公司內部都在傳聞近期將裁員,有人擔心自己成為其中一員;也有人去年瞞著家人炒股,本金虧掉了一半多,他感覺自己對不起家人,晚上睡不著。我們一般會讓當事人先穩定心情,設法接受現實,選擇傾訴、旅游等途徑來排解壓力。
網友“阿三”: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心理測試題,前幾天我做了幾道,里面說我的“自卑跟抑郁”分只有14分,分數越低越危險,建議我去看心理醫生,做了好幾個測試都是如此,這些測試準嗎?能當真嗎?
呂飛岳:有一定的依據,但人是不斷變化的,心理測試只是輔助手段,不能僅因此而做結論。專業心理測試比較準確,但只有在專業機構才有,書上以及網上的心理測試只能作為參考。有些娛樂用的心理測試不太準確,是否構成你說的“自卑跟抑郁”,這需要由專業人員經過詳細溝通診斷后才能確定,你不要對照一些書籍、測試表等自己亂猜,否則無異于拿著放大鏡給自己找病。如果你覺得有“自卑跟抑郁”的感覺,建議及時到正規心理機構做心理咨詢。
網友“珠兒”:晚上老是做夢,做完夢后感覺自己特累,有莫名其妙的失落感,這是為什么?
呂飛岳:一個人不做夢是不可能的,夢其實是自我對話,對過去發生的回憶,這種回憶是比較散漫的,也許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不是一個完整的事情。做夢對健康是有利的,因為有時候你的想法不能在現實中實現,而在夢里大腦會給自己一個安慰。
在線記者孫肖
觀看本期節目請點擊
http://red.cnnb.com.cn
編輯: 王麗旻糾錯:171964650@qq.com